此次讲座作为南师大新传院“声光色影系列”的组成部分,由陈晓老师主持,有幸邀请到了二更文化传媒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制片人邹琦女士围绕“如何用短视频讲好故事”的主题,向广大师生分享了关于如何进行视频创作的宝贵经验,并且从资深业界人士的视角对同学们如何选择观阅内容、如何判断衡量内容质量优劣等方面进行指导,对即将走向创作之路的同学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意义。
首先,邹琦老师简要介绍了二更视频的由来以及经历的发展阶段,以二更视频宣传片作为开端,引用冯唐的关于好坏文字的“经线论”提出在人人都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时代,作为创作者自身对观看内容的选择也要有一条经线,因为接触内容的优劣深深影响着个人的审美和品味。
接着邹琦老师运用数据说明了近几年网络用户观看习惯的变化,并总结出新媒体具有在线互动、信息碎片化、个性化、循迅速等特点,并提到目前抖音席卷了人们的视听,现在大众对视频的接受时长仅有1-3分钟,并且一个短视频如果不能在7秒之内捕捉到受众的注意力就会被滑走。邹总提出,在当下最关键的还是内容的创作,做好内容的规划是每一个创作者的功课,随后以二更为例介绍了视频创作基本需要提出创意、完善创作逻辑、提出问题需求、衡量选题以及脚本撰写这五步流程,并且强调脚本只是前期工作做足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一定要在创作之初缕清内容逻辑,死磕问题,努力找到解决方案以保证后续创作的顺利进行。
之后邹琦老师着重介绍了目前二更视频深耕的“非虚构影片”的相关理论与创作方法,指出非虚构影片常见的分类标准有时态、题材、功能,并单独强调了创作“时态”类型的影片时,叙事要多用“进行时”,历史时态用“过去进行时”,当下题材采用“现在进行时”,讲述未来用“将来进行时”。
接着邹琦老师提到讲好故事关键在于导演,故事就是将“人”、“事”“情”不停的做排列组合,呈现的结果如何主要依靠导演的能力,并从实践出发,总结出导演功力的七大要点组成。
随后,邹琦老师通过展示《天梯上的孩子》、《天猫广告礼》泰国宣传片、《底气》等二更视频的实例提出纪录片的创作要“小切口”“正能量”“大情怀”,指出纪录片选题的三个层次:人物事件、人性、社会理想,以及纪录片的拍摄要坚持三真原理:真实、真情、真心,在成片中要尽量不出现“情景再现”,即使真实的场景难以完全还原,也要尽最大努力用巧思去建构。
最后邹琦老师从技术层面介绍了纪录片的制作流程,如何保证采访的成功,以及纪录片的几个组成部分。这些技巧的分享为同学们的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分享结束后,邹琦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详尽解答。此次线上讲座共有140多位同学参与,通过本次与业界的直接对话,在座师生们了解到了短视频行业发展的现状,并且在内容创作上有了新的心得和体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新传学子可以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内容。
图文:李柯 审核:董飞飞、郑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