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晚,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陆地教授莅临wm电子,在新传大楼408会议室为研究生同学带来了题为“周边传播理论研究的新思考”的学术讲座,院长张晓锋教授主持讲座。
陆地教授以“万物皆有周边”为引,站在全球化和战略学的角度,抛出了“中国周边为何不平衡”的问题,逐一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外交关系和影响深远的外交事件,引发在座师生对中国与周边“近而不亲、亲而不近”的关系的探讨与思考。经过讨论分析后,陆地教授对周边传播理论的基本内涵、周边传播的种类、周边传播的主要特性、周边传播的实践进行了详细阐释。
陆地教授认为,周边传播就是信息或物品或人本身由发生点向周边的各个方向、由近及远不断扩散的过程,或者说,周边传播是指两个或多个相邻或相近的主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周边传播与国内传播、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有一定的传播共性,但是也有迥异的自身特性,即周边传播的传播主题多样性、传播渠道立体性、传播效果直接性和传播内容不可控性。
陆地教授指出,周边传播是国内传播的延伸,国际传播的先导,是一种有着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特殊传播活动。过去的传播学研究虽然没有明确的周边传播的概念,但不同类型的周边传播活动自古有之。现当代国际关系中,周边传播的实践活动更是司空见惯,因此,周边传播活动不是一种新发现,但是在理论上却是一种新概念、新总结,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
陆地教授联系中国国情,旁征博引,从传播学、战略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共鸣。最后,陆地教授热情鼓励同学们积极投入周边传播研究,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多从多学科视野出发去学习和领会。
图文/郑涵冰
审核/张郑武文 甄智